垃圾分類制度在台灣行之有年,民眾也積極配合,政府宣稱台灣垃圾回收率近六成,甚至被外媒評為廢棄物回收的模範生,不過分類後的垃圾,是否真的都被妥善處理? 用過的紙容器、玻璃瓶罐、飲料杯等回收物,利用各式資源回收桶依序分類回收,然而最近很多人發現,原本可以回收的,現在都不收了,民眾做分類回收,最後幾乎都被送進了焚化爐? 民眾那麼努力做環保回收等於做白工? 為什麼多數回收物上了回收車之後,最終無法進入回收循環體系? 前端分類做得不確實? 造成後段回收場難以處理? 廢棄物回收利潤太低? 回收機制複雜? 導致回收處理業者意願低? 生活中有許多常讓人誤以為可回收的物品,光是塑膠製品就分七大類,各有不同的回收方式? 哪些該丟進回收桶? 哪些又該進一般垃圾? 面對越來越多的垃圾生產,如何讓資源能有效循環再利用?
節目來賓:
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謝和霖
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 晁瑞光
高雄市直轄市資源回收公會監事 許榮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