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宗旨

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,是「南部開講」節目的意圖與希望,「草根」、「本土」不等同「俗」、「沒水準」,除了論壇式的討論,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,透過「在地旅行」系列,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,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,透過社區營造、守護土地與環境,找到重生的契機,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、最在地的關懷,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。

春吶精神

播出日期:
97年4月6日 晚間7:00

本集來賓:
施錦芳 -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
何東洪 - 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
吳柏蒼 - 回聲樂團主唱兼吉他
海倫 - 春吶樂迷(參與春吶五年)

節目介紹:
13年來,許多人試圖詮釋,到底什麼是春吶的精神。從最初二位外國人基於熱愛音樂,每年春天邀請國內外樂團,特別是獨立創作的非主流樂團,也就是所謂的地下樂團,在墾丁租下私人露營場開起演唱會,奠定「春天吶喊」在國內非主流創作音樂活動的始祖地位。

一直到今年邁入第十四年,參與人數從最初的幾百人,到現在的三十萬人,龐大商機吸引了眾多業者搶食,品牌雜亂、魚目混珠,音樂活動逐漸變質,其間經歷了毒品、搶奪市場、正名的風風雨雨,最要命的是對墾丁國家公園的環境壓力與破壞。

從去年開始,除了警方繼續加強掃毒,公部門也開始介入管理,包括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屏東縣政府都出面,墾管處強勢介入,劃設限定表演場所,屏東縣政府管不了國家公園內的事,輔導業者轉移陣地到園區外的恆春機場,公部門的介入適不適當? 是否會過度干預民間充滿生命與活力的音樂創作活動? 身為活動主體的樂團和樂迷怎麼看?

對樂團、對樂迷來說,「春吶」就是一群愛好音樂的年輕人,演奏出自己的音樂、聆聽別人的音樂罷了,最激烈的活動,不就是沈浸在爆發性的音樂當中---甩頭、搖手、盡情的擺動身體,再單純不過,不懂大人的世界怎麼這麼複雜,為什麼總是用有色眼光在看待年輕人活動? 為什麼總是用放大鏡在挑毛病?

但是,當單純的音樂活動沾上了毒品、當龐大的人潮造成國家公園的環境超載,年輕人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的率性之外,是否也該學習如何當一個更負責的公民,我們希望多聽聽年輕人的聲音,也希望民間和公部門有更多的理性對話,找出雙贏的途徑,讓音樂藝術、遊憩產業、環保生態、流行文化之間取得平衡,也讓「春天吶喊」、甚至是沿伸出來的墾丁音樂祭,能為台灣原創音樂打下一片天,成為國際性的音樂活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